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

2013 Google Mobile Developer Summit

張貼者: Abby Chiu 00:25
(台大醫院會議中心)

昨天到台大醫院會議中心參加 Google Mobile Developer Summit 做了一些筆記,參加的 developer 非常多,難得我特別戴了眼鏡帶了電腦來,想說假裝一日 developer ,但一進到會場,看到一個工程師遠遠走來腳上穿著藍白拖,我就知道自己輸慘了哈哈哈,這實在宅得太極致了啊!!!女生不知道有沒有超過20個?30個?

自己的筆記,如果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教ヾ(●´▽●)ノ

Google Plus Share

我本身沒有很常用 Google plus ,基本上都是用 facebook 做 sign in 的動作。Google 建議可以在 app 或 website 裡放 Google plus sign-in 的按鈕,原因有四點:

1. More than 900 million android device
2. Deep integration with Google
3. Innovation across devices
4. Customer testimonials

也提供了些建議給開發者:

1. Easy apps get more users
2. Skip password creation
3. Help user complete their profile
4. Update data directly from Google

其實跟自己的經驗蠻呼應的,當我們使用服務時,最討厭的就是在使用前要使用者先輸一大堆註冊資料,或是設定密碼然後設了老半天都無法通過因為有人用過了,除非這個服務真的很吸引人,不然你有可能就這樣失去了一個使用者。所以現在越來越多服務在一開始就提供使用者可以自己創建帳戶,或是直接使用 facebook、Google+、twitter login ,減少了使用者申請的麻煩,也可以藉由 facebook、Google+、twitter login ,得到許多使用者的資料。

(Consistency experience)












Google 當然強調自家一系列的服務囉!不可否認這套完整流程的服務真的很強大啊,不過我後來自己在思考,我認為自己的經驗是 Google 帳戶比 facebook 帳戶更具隱私性更多關於我真實的資訊,當我今天要使用一個服務時,我會用何者登入呢?

(summary)
最後還是提醒開發者 lets your users advertise for you!=> target one sharing (focus)
不要同時放太多 login ,專注在其一就好。


Google Maps Share => Lovely Story

(地圖寶寶和安卓寶寶)





What's new?

1.Marker 
2.Shape
3.Indoor (museum.transportation.store…) 
4.Satellite
5.Customize tile overlays

full bleed maps 不知道是誰跟誰的潮流,越來越講究顯示出 full bleed 的 content 了!


AdMob Share 
what's new in monetization ? (營利)

(商業模式比較圖)

商業模式比較
How to earn ongoing revenue ?

廣告 : 前端免費(免費下載),持續收入 => 關鍵在於如何擴大 user base 以及增加 app 使用頻率 
應用內付費 iap :  前端免費(免費下載),持續收入 => 關鍵在於虛擬物品 ARPU
付費下載 :  一次性收入 => 關鍵在於下載價格

另外有廣告+iap 的模式但只有5%會付費升級或去廣告 => 關鍵在於廣告出現頻率以及出現在哪。

IAP ( In App Purchase )  =>  app內購買
ARPU (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)  =>  每位用戶平均收入

(廣告收入試算公式)




AdMob 提供了參考算式,讓開發者可以試算一下廣告可以帶來的收入。
廣告收益= 展示量 x 廣告填充率 x 廣告點擊量 x 廣告單價
展示量=下載量 x 啓用比例 x 使用頻率 x 置放廣告比例  

CTR ( Click Through Rate )  => 點擊率
CPC ( Cost Per Click ) => 點擊單價( 每次點擊成本 )

此外全版廣告( 插頁式廣告 ) interstitials ads 是廣告的新方式,尤其對遊戲雜誌content 類的app 開發者,傳統小橫幅 banner 式的廣告硬生生放在 app 裡不是很美觀,又佔空間;對於廣告業主,越來越重視行動廣告,希望可以以更大篇幅的曝光空間,所以願意用高單價去買全頁式廣告,相對普通廣告 eCPM 至少提升10倍。此外 access to Google search ads in apps 有搜尋功能的 app 適用,比較容易切中使用者的需求。

eCPM ( Effective Cost Per Mille) => 每一千次展示可獲得的廣告收入 


Modern Android Design Share

下午 Google 談了點 UI 的部分,提供了開發者三個與 UI 有關的 resource ,內容非常豐富,有需要的人可以直接點選下方連結。

Google I/O 2013

Android Design in Action

Android Design Site

Design pattern 提到建議所有非遊戲的應用使用 action bar , 為了讓使用者體驗 Android 的經驗一致, Google 也越來越強調如果希望自己開發的 app 能比較容易被 feature 到,還是要照著 Google 制定的 Guideline 去做設計啊!

Navigation bar
Spinner  => 多於三個以上 
Fixed tabs  =>  user 可以只用一個大拇指就能使用
Scrollable tabs  => 三個以上的 category ,但有些內容難以曝光
Drawer  => 雜誌新聞適用,可把不同層次的東西放入

(Navigation drawer and action bar)







強調 Navigation drawer 往左滑就打開,要打開後 navigation bar 並不會消失。更詳細的資訊都可以在這裡看到。

(Fading action bar)


fading action bar => 當使用者 scroll 畫面時, action bar 會變透明,讓使用者可以瀏覽更多內容。這應該是未來的主流?因為 iOS 7 除了扁平化 UI 外也帶入了半透明的風潮啊...

cards => 最近很流行的卡片式,每一個物件都是一個卡片的顯示方式這次也有提到。
想更瞭解卡片式可以看 Why cards are the future of the web 這篇文章。

(micro reflow)


Responsive Design

Sliding pane layout
Micro reflow
Alternative layouts

最後強調不同 device 的 UI 要各別設計,千萬不要用一套 UI 走天下啊啊啊!不過 Android 的機種百百種,要為每一種 device 各別設計非常有難度啊。還是先從 phone 和 pad 這兩者的調整開始,不要讓不同 device 有太多留白空間而造成浪費,也可以帶給使用者比較好的體驗。

(設計師的角色)












我蠻喜歡這張圖表的,之前我在思考既然不論 Android 或 iOS 都提供了一套自家的 UI Guideline,那設計師應該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呢?這張圖表給了點建議可以提供大家參考。設計師可以多著重在 information design 和 visual design 盡情發揮, 至於 interaction design 我覺得可以因 app 類型的不同而決定有多少成分要照 Guideline 去設計。依照 Guideline 的好處是使用者不需要再學習新的使用方式,很快就能上手;設計師也可以有更多時間著重在其他設計的部分。

What's New in the Future?

Google 說這邊別拍照我就乖乖沒有拍,但隔壁的阿宅朋友還是拍了,讓我有一種涉世未深的感覺,不過未來 Android 的 icon 應該會有調整( ounded corners no more than 5% ),不知道是不是想要跟A公司有更明顯的區別啊!

(back button)





a labeled back button (no black back button on navigation bar)
android already have a back button !

Google 非常在乎這一點啊,因為 Android device 上都有 back button 了,所以基本上 app 裡不需要再有 back button 啊!使用者可以直接按 device 上的 back button 返回上一頁,但我也是最近才開始有這樣的習慣,後來想想原來是因為使用 Google play 而意識到, navigation bar 上的 back button 其實是 up ,是程式架構的上一層畫面;而 device 上的 back button 是返回上一個動作。兩者其實不同但用說的很難解釋清楚,可以直接打開 Google play 使用看看,就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到它們的不同。但我自己認為直覺上還是會按 navigation bar 上的按鈕返回上一頁呢,畢竟網頁的返回鍵就是在左上角啊!這種使用行為想要改變應該很不容易。

(great store listing)

上架小提醒 :
1.Non-android or apple products in the description or screen shot
2.The android back key 
3.Guest login : immediate play => people should play immediately when they download the app


啊啊終於打完了,雖然有蠻多內容是可以在 Google 上就找到資訊,但其實平常我們不會主動去看,所以聽一聽他們最直接的分享,跟一些開發者認識聊聊其實是很不錯的方式。聽了幾次 Google 分享後也越來越有心得了, 希望可以更流暢的應用在實作經驗上。以上是自己的筆記,不過因為英文能力不是頂呱呱有時候可能會 lose 掉一些內容或出現錯誤。在培養設計能量之餘英文也是要好好照顧一下啊(ง •̀_•́)ง fighting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
Abby 's blogger Copyright © 2012 Design by Antonia Sundrani Vinte e poucos